REXROTH力士乐电液换向阀的内泄漏是指油液在阀内部各油口(如 P、T、A、B 等)之间的非预期流动,直接影响系统压力稳定性、效率和动作精度,内泄漏检查需按规范步骤操作,结合其 “先导阀 + 主阀" 的复合结构分步检测。 以下是具体步骤:
一、力士乐电液换向阀检查前的核心准备 系统安全处理 切断电液换向阀的电源和液压系统动力源(电机),通过系统卸压阀或手动泄油阀将管路内压力降至 0MPa,确保油液无压力残留(可用压力表确认)。 拆卸阀与管路的连接时,用容器收集残留油液,避免污染环境。 工具与参数准备 工具:量程覆盖阀额定压力的压力表(精度≥1.6 级)、流量计(最小刻度≤0.1L/min)、高压软管、密封堵头(适配阀的油口尺寸)、扳手、计时器。 参数:明确阀的额定压力(如 31.5MPa)、通径(如 16mm)、机能(如 O 型、H 型) 及厂家规定的内泄漏限值(可从产品手册获取,例如 O 型阀 P→T 内泄漏≤0.3L/min@31.5MPa)。
二、主阀内泄漏检查(以 O 型机能为例,适用于大多数工况) 步骤 1:检查 P 口与 T 口的内泄漏(阀处于中位时) 连接方式: 用堵头封闭 A 口、B 口; P 口通过高压软管连接压力源(如液压泵)和压力表; T 口连接流量计,流量计出口接回油箱。 操作流程: 启动压力源,缓慢升压至阀的额定压力(避免冲击),记录此时压力表读数。 保持压力稳定,开启计时器,持续 3 分钟(确保泄漏量稳定)。 读取流量计的累计流量,计算平均泄漏量(总流量 ÷3min)。 判定:若平均泄漏量>厂家规定的 P→T 限值,则主阀阀芯与阀孔配合间隙过大(磨损)或密封件失效。 步骤 2:检查 A 口与 T 口、B 口与 T 口的内泄漏(阀处于工作位时) 连接方式(以检查 A 口→T 口为例): 给电液换向阀通电,使其切换至 “左位"(此时 A 口与 P 口通,B 口与 T 口通); 封闭 P 口、B 口; A 口连接压力源和压力表,T 口连接流量计。 操作流程: 升压至额定压力,保持稳定 2 分钟(让密封件充分贴合)。 记录 3 分钟内的泄漏流量,计算平均泄漏量。 断电使阀切换至 “右位",重复上述步骤检查 B 口→T 口的内泄漏。 判定:若 A 口或 B 口的泄漏量>厂家规定的限值(如 A→T 泄漏≤0.2L/min),说明主阀对应侧的密封面磨损或密封件损坏。
三、力士乐先导电磁换向阀内泄漏检查 先导阀控制主阀的换向,其内泄漏会导致控制腔压力不足,需单独检测: 步骤 1:确认先导阀油口(通常为 X 口、Y 口) X 口:先导控制油进油口;Y 口:先导控制油回油口。 步骤 2:连接与操作 连接方式: 封闭先导阀的其他油口(如控制腔接口); X 口连接低压压力源(通常 3-10bar,按手册规定)和压力表; Y 口连接流量计(量程可略小,如 0-1L/min)。 操作流程: 给先导阀通电(使其处于工作位),启动压力源,升压至先导阀额定控制压力。 保持压力 1 分钟后,记录 30 秒内的泄漏流量,换算为每分钟泄漏量。 判定:若泄漏量>厂家规定值(如≤0.05L/min),说明先导阀的电磁阀芯密封不良(如橡胶密封件老化、金属密封面磨损)。
四、特殊机能阀的调整(如 H 型、M 型) 对于 H 型机能(中位时 P、T、A、B 互通),需在阀处于工作位时检查(如左位时 P→A 通,此时检查 B→T、P→T 的泄漏); 对于 M 型机能(中位时 P→T 封闭,A、B 口封闭),重点检查中位时 P 口的保压能力(关闭压力源后,10 分钟内压力下降应≤5% 额定压力)。
五、力士乐电液换向阀检查后的处理 若内泄漏量未超标:装回管路前,用洁净液压油冲洗阀的油口,避免杂质残留。 若内泄漏量超标: 先拆解主阀和先导阀,检查密封件(如 O 型圈、唇形密封)是否老化、破损,阀芯 / 阀孔是否有划痕、磨损; 轻微磨损可通过研磨修复(金属密封),密封件损坏需更换同型号新品(注意材质兼容液压油,如丁腈橡胶适用于矿物油); 若阀芯或阀孔严重磨损(如椭圆度超 0.01mm),需整体更换阀体或阀组。 关键注意事项 测试时压力需缓慢升高,避免冲击压力导致密封件瞬时损坏,影响检测准确性。 流量计需定期校准,确保测量精度(建议每年送检一次)。 不同机能的阀内泄漏检查部位不同,需根据实际机能调整连接方式(如 H 型阀中位无 P→T 密封要求,无需检查)。 通过以上步骤,可精准定位内泄漏部位及原因,为维修或更换提供依据,避免因内泄漏导致系统效率下降、能耗增加或动作失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