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士乐比例减压阀3DRE(M)(E)型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如下: 出口压力等于进口压力,不减压 主阀芯卡滞:主阀芯上或阀体孔沉割槽棱边上有毛刺,或主阀芯与阀体孔之间的间隙里卡有污物,也可能是主阀芯或阀孔形位公差超差,导致主阀芯卡死在最大开度位置。可采取去毛刺、清洁和修正阀孔和阀芯精度的办法予以排除。另外,主阀芯与阀孔配合过紧,或装配时拉毛阀孔或阀芯,也会将阀芯卡死在最大开度位置,此时应选配合理的间隙,如 J 型减压阀配合间隙一般为 0.007-0.015mm,配前可适当研磨阀孔,再配阀芯。 阻尼孔堵塞:主阀芯短阻尼孔或阀座孔阻塞,会使主阀弹簧力将主阀推往最大开度,进口压力等于出口压力。可用 φ1.0mm 钢丝或用压缩空气吹通阻尼孔,并进行清洁再装配。 阻尼件冲出:对于 J 型减压阀,带阻尼孔的阻尼件是压入主阀芯内的,使用中有可能因过盈量不足而冲出,使进油腔与出油腔压力相等,主阀芯处于最大开度的位置。此时需重新加工外径稍大的阻尼件并重新压入主阀芯。 泄油孔未处理:JF 型减压阀,出厂时泄油孔是用油塞堵住的,当此油塞未拧出而使用时,使主阀芯上腔困油,导致主阀芯处于最大开度而不减压。J 型管式阀与此相同,J 型板式阀如果设计安装板时未使 L 口连通油池也会出现此景象,需正确处理泄油孔。 阀盖装错方向:对 J 型管式阀,拆修时很容易将阀盖装错方向,使外泄油口堵死,无法排油,造成困油景象,使主阀顶在最大开度而不减压;对 JF 型减压阀,顶盖方向装错时,会使输出油孔与泄油孔相通,造成不减压,修理时将阀盖装配方向装对即可。 出口压力很低,无法升高 进出油口接反:减压阀的进出油口跟 Y 型溢流阀的进出油口刚好相反,若接反会导致出口压力低,需正确连接进出油口。 进油口压力太低:进油口压力低,经减压阀芯节流口后,出口压力更低,应查明进油口压力低的原因,如检查溢流阀是否故障等。 下游回路负载太小:减压阀下游回路负载太小,压力建立不起来,可考虑在减压阀下游串接节流阀来解决。 先导阀问题:先导阀(锥阀)与阀座配合面之间因污物停留而接触不良,或先导锥阀有严重划伤,阀座配合孔失圆,有缺口,造成先导阀芯与阀座孔不密合;拆修时,漏装锥阀或锥阀未安装在阀座孔内,都会导致出口压力低,需检查锥阀的装配情况或密合情况,清理或更换相关部件。 主阀芯长阻尼孔堵塞:主阀芯上长阻尼孔被污物堵塞,P2 腔的油液不能经长阻尼孔流入主阀弹簧腔,出油腔 P2 的反馈压力传递不到先导锥阀上,使导阀失去了对主阀出口压力的调节作用,应使长阻尼孔通畅。 先导阀弹簧问题:先导阀弹簧错装成软弹簧,或者因弹簧疲劳产生变形或者折断等,会造成 P2 压力调不高,只能调到某一低的定值,此值远低于减压阀的最大调节压力,需更换合格的弹簧。 输出不稳定或波动 油液问题:油液中混入空气,如吸油管漏气、油箱液位过低,会导致执行机构 “爬行" 或波动;油液黏度过高或过低,影响阀芯运动阻尼,可通过更换合格油液、排除空气等方法解决。 电气干扰:信号线缆未屏蔽或靠近强电磁设备,导致输入信号失真;反馈传感器信号不稳定,如接触不良、传感器漂移等,可采取屏蔽信号线缆、检查修复传感器等措施。 机械问题:比例阀安装支架松动,或与系统管路产生共振;阀芯弹簧刚度下降,或液压放大机构间隙过大,可加固安装支架、更换弹簧等。 闭环参数设置不当:控制器 PID 参数调整不合理,导致系统超调或振荡,需重新调整 PID 参数。 泄漏 密封件损坏:阀芯与阀孔配合处的密封圈老化、磨损或装配不当,阀盖、接口处的密封件因振动或腐蚀失效,会导致泄漏,需更换密封件,正确装配。 阀体磨损或裂纹:高压油液长期冲刷导致阀口磨损,或阀体因碰撞产生裂纹,可根据情况研磨修复阀口或更换阀体。 安装不当:螺纹接口未拧紧,或密封胶涂抹不足;板式阀安装时底面平面度不足,导致密封面贴合不紧,应正确安装,拧紧螺栓,保证平面度。 |